智能建筑电气安全防护分析探索汽车Can总线在物品场景中的应用与挑战

自1984年美国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建筑以来,智能建筑为了适应现代社会信息化与经济国际化的需要,以及随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相互渗透而持续地发展。国际智能工程学会认为,在一座建筑物中设计了可提供相应功能以及适应用户对建筑物用途、信息技术要求变动时的灵活性,亦即智能建筑应该安全、舒适、系统、综合、有效利用投资,节能并具备很强的使用功能,以满足用户实现高效率的需要。一般地,现代智能建筑主要由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信息通信系统(CAS)三个系统组成,以及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将此三个系统进行集成的智能建筑管理系统,以及把语言、数据、视频、监控等不同信号的配线经过统一的规划设计、一套标准布线作为传输网络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CS)。

在这种情况下,线缆密布且设备繁多,加之微电子装备复杂,为保证这些复杂设备正常运行必须采取专门措施加以保护。而防雷接地抗干扰则是重要保护手段,这里仅就此三方面加以分析说明。

智能建筑中的防雷

对于智能化系统而言,不仅要考虑直击雷电,还要关注二次效应。由于雷电具有高电位、大冲流、高瞬时性的特点,它产生静电场和交变电磁场,有可能影响无线通讯和有线通讯。一旦侵入微电子设备,将使器件被击穿或烧毁,从而导致网络瘫痪或设备报废。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保护这些敏感设备。

(1) 根据重要性和发生事故概率将防雷分为三类,并按照《GB 50057-94》规定执行。

(2) 对于天线装设在屋顶上须与屋面上的防雷接地装置连接;独立避雷针也需安装好。

(3) 进出金属管道及电缆需与大楼防雷接地装置相连。

(4) 应根据电子设备敏感度分级处理。

(5) 应从高压柜到低压柜逐级应用电子避雷器降低过电压水平。

智能建筑中的接地

接地问题是所有强弱电和智慧型系統共有的普遍问题,可以分为功能性接地和保护性接地两大类。

功能性接 地包括:工作环境中独立隔离不同的交流环境来确保稳定操作;逻辑层面的单独隔离来保持软件稳定运行;屏蔽层面的单独隔离来减少外界噪声干扰;等等。这是因为每种类型都有自己的特殊需求,如独立隔离可以排除来自其他来源的地面噪声干扰,而逻辑层面的单独隔离则可以确保软件不受物理环境影响。

智能建筑中的抗干扰

在自然环境中存在大量未知来源的大量電磁干擾,這些電磁波會對系統設備造成誤碼錯碼甚至損壞。在現實工作中,使設備性能下降無法正常運作的情況時常發生,因此必須净化建築物內部環境並提高系統與設備抗擾能力。此為建築智慧系統不可缺少的一項技術措施。在採用適當抗擾措施之前首先必須分析各種來源,並了解他們如何影響我們所處環境。我們還應該了解這些來源如何通過導線進行傳輸,以便找到最佳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