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电气安全防护分析介绍现场总线技术与物品应用场景

自1984年美国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建筑以来,智能建筑为了适应现代社会信息化与经济国际化的需要,以及随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相互渗透而持续地发展。国际智能工程学会认为,在一座建筑物中设计了可提供相应功能以及适应用户对建筑物用途、信息技术要求变动时的灵活性,亦即智能建筑应该安全、舒适、系统、综合、高效利用投资,节能并具备很强的使用功能,以满足用户实现高效率的需要。一般地,现代智能建筑主要由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信息通信系统(CAS)三个系统组成,以及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将此三个系统进行集成的管理系统,以及把语言、数据、视频、监控等不同信号通过统一规划设计和标准布线作为内部传输网络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在这种背景下,线缆密布且设备繁多,对防护能力有较高要求,为保证正常运行必须采取专门措施加以保护,而防雷接地抗干扰则是重要的手段。以下仅就这三方面加以分析说明。

智能建筑中的防雷

对于智能化设备而言,由于电子设备敏感性较大,一旦遭受雷电直接打击或间接影响,如二次效应等,都可能导致网络瘫痪或设备损坏,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以保护。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指出:雷电是高科技的天敌。

(1)根据重要性分为三类,并按防雷要求将其分为不同的级别;

(2)天线安装时需与屋面上的避雷设施连接,并确保连接点不少于两处;

(3)进出金属管和电缆要与大楼防护装置相连;

(4-6)分别介绍了如何对信息系统、高压柜低压柜主配电箱分配电箱进行分级保护,以及如何对电子设备进行整体性的综合防治措施。

智能建筑中的接地

接地问题涉及到强电弱电以及各种电子设备带有的普遍性问题,可以按照作用将其划分为功能性接地和保护性接地两大类。在实际操作中,可采用独立接地或者联合接地,但通常一个地区只允许存在一个合理的地网体系,以免引入不同電位产生危险情况。

智能建筑中的抗干扰

在自然环境或者其他人造环境中存在大量電磁干扰,这些干扰会使得各种电子设备产生误码错码甚至损坏因此净化環境並提高系統設備對抗干擾能力成为必不可少的事项。在处理这一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确来源及其传播路径,然后选择合适屏蔽方法来减少影响。此外,还包括了广播通信发射器辐射场强工业科学医疗感应加热辐射场强架空電力線牵引系統自動車點火系統日光燈照明設備公用電源静電放電等多种类型干扰源,每种类型都有特定的预防手段如滤波器稳压器公共阻抗屏蔽磁場屏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