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倍率变焦三防神器富士18-135镜头评测(5)五、富士龙XF 18-135mm F3.5-5.6R LM OIS WR性能测试
富士龙XF 18-135mm F3.5-5.6R LM OIS WR是一款定位于纪实用途的高倍率变焦镜头,支持最大F3.5的大光圈和等效206mm焦距的长焦端配置必定是旅游摄影爱好者的首选。而作为一款变焦镜头,富士龙XF 18-135mm F3.5-5.6R LM OIS WR的性能测试结果可以让大家比较直观地看到在实际场景下的表现。接下来小编就富士龙XF23mmF1.4R进行多项性能测试,这样可以让大家更有进一步的了解。
1、富士龙XF 18-135mm F3.5-5.6R LM OIS WR镜头广角端各档光圈下成像对比
区域截图如上图色框范围所示
一般来说,广角端的使用频率占有一定的比例的,所以在28mm端的画质表现非常值得关注。通过截取靠近中央的画面区域同进行对比,在全开光圈F3.5下成像会出现一定的柔化,并不是最佳使用光圈;逐渐收小刀F5.6时开始明显改善,中心与边缘成像均较最大光圈时好上不少,达到了较佳水平。
富士XF 18-135mm F3.5-5.6广角端锐度测试 光圈 中心 边缘 F3.5 F4 F5.6 F8 F11 F16 F22
当光圈继续收小到F8.0时画质有了进一步额提升,中心画质达到了最佳效果,无论是中心还是边缘都有不错的表现;从F11开始画质有所下降,最小光圈F22为成像质量逊色于最大光圈,细节与对比度均有明显下降,建议如果不是需要减慢快门速度不建议使用。总的来说,广角端的表现还是让人满意的,前提是使用F11之前的光圈,过小的光圈会因衍射影响画质。
2、富士龙XF 18-135mm F3.5-5.6R LM OIS WR中焦距各档光圈下成像对比
区域截图如上图色框范围所示
广角端的使用固然是高,然而稍长的焦段还是不可或缺的。高倍率的变焦镜头普遍会存在画质不佳的问题,特别是在中间焦段表现尤其明显。在富士龙XF 18-135mm F3.5-5.6R LM OIS WR上我们能看出这类镜头的一些共性。本次测试将等效焦距定在52mm上作为例子,从中心的截图我们不难看到在最大光圈F4.3时的画质比起广角端的画质还要稍微好,中心边缘的画质并没有很肉。
富士 XF 18-135mm F3.5-5.6 R OIS标准焦距端锐度测试 光圈 中心 边缘 F4.3 F5.6 F8 F11 F16 F22
与广角端表现类似的是,光圈收小至F8.0时中心边缘成像同样有不错的质量。F8.0时在广角端和中焦距段的成像都处于最佳状态也证明了这款镜头的最佳光圈应该是在F8.0附近,不过在强烈的光线之下,轻微的紫边问题还是没有因为多枚特殊镜片的引入而得到根本解决。往后继续收小光圈画质开始出现下滑,F16到F32画面细节损失较为明显。
3、富士龙XF 18-135mm F3.5-5.6R LM OIS WR长焦端各档光圈下成像对比
区域截图如上图色框范围所示
在镜头长焦端,测试方式将和广角端测试相同,考虑到长焦端的光圈较小,小编使用镜头各档光圈拍摄同时也特意使用了倒计时拍摄。在这里一个细节大家可能不会注意,那就是无论在哪个焦段这支镜头的最小光圈范围是F22,相比起其他单反相机用的平行产品使用恒定最小光圈还是首次,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长焦端下使用最小光圈自动对焦速度与最大时差异不大,都准确而迅速,这个与采用相位对焦的机身与全新的线性马达搭配密不可分的。
富士 XF 18-135mm F3.5-5.6 R OIS长焦距端锐度测试 光圈 中心 边缘 F5.6 F8 F11 F16 F22
在镜头135mm长焦端,最优画质仍然出现在F8.0,其次就是最大光圈F5.6可用,配合5档的OIS防抖系统手持全开光圈还是问题不大的;F11反而没有明显的下降,F16以下才逐级降低,且与之前这3档光圈的成像差距明显。所以大家在使用这枚镜头长焦端进行拍摄时,最大光圈还是可以正常用的,如果有画质的需求,尽量使用F8.0和F11吧。小光圈下成像水品降低明显,另外在高反差条件下拍摄光亮的物体也会出现明显的紫边。
4、富士龙XF 18-135mm F3.5-5.6R LM OIS WR暗角及畸变测试
无论定焦镜头还是变焦镜头,镜头画面周边都会出现亮度不均匀的情况,镜头对画面边缘光线捕捉缺失的控制能力也是衡量镜头的一个相对标准。一般情况下,暗角当然是越不明显越体现出其控制能力越强。但这也不能一概而论,特殊拍摄需求下,暗角也可以成为烘托画面气氛的手段。这里以暗角越少越好为对比前提。
为了更方便同时看到镜头的多个测试结果,小编仅使用镜头拍摄广角端和长焦端二组样张,以便同时观察暗角控制及畸变控制。另外,搭配X-T1拍摄均关闭了机身内置的镜头调整优化器,两项测试的结果会更接近镜头实际的成像表现。
富士 XF18-135mm F3.5-5.6广角端的暗角及畸变测试 F3.5 F4.0 F5.6 F8 F11 F16 F22
从上面一组图片其实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长焦端还是广角端使用最大光圈时的暗角还是非常明显,只不过还没达到严重的程度。广角、长焦端收小至F5.6-F8.0后暗角均明显减少,到了F8.0几乎不可见,虽然是定位于相对高端的高倍率变焦镜头,但表现而言只能是基本合格。
富士 XF 18-135mm F3.5-5.6 在长焦端的暗角及畸变测试 F5.6 F8 F11 F16 F22
其实对于了解镜头构造的朋友应该会知道,镜头的各项指标的平衡会有大量的问题都会同时出现,设计师们会“陷入一个无比复杂的均衡试题当中”。在镜组里面配有多片非球面镜片和异常色散镜片,在这样的配置下表现已经是很不错了。广角端在没有开启优化器的桶形畸变比较明显,而在长焦端则有轻微的枕形畸变,总的来说控制能力还是有所欠缺,在LMO镜头优化器的辅助下会有一定的改善,由于篇幅关系小编就不放出样张了。
5、富士龙XF 18-135mm F3.5-5.6R LM OIS WR焦外成像测试
富士龙XF 18-135m的定位于更多的是针对类似于“驴友”的镜头,除了实现拍得到以外还有拍得“好”的需求,其中部分“好”的需求就体现在焦外成像的表现,也就是常说的虚化能力上了。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这款镜头在广角端和长焦端的焦外成像能力。
富士 XF18-135mm F3.5-5.6广角端的虚化测试 F3.5 F4.0 F5.6 F8 F11 F16 F22
根据光圈与景深的关系可知,富士龙XF 18-135mm F3.5-5.6R LM OIS WR的镜头在广角端的虚化能力在近摄时可以实现较浅的景深,以实现接近于微距的能力。而在长焦端由于焦距与景深的关系很容易会拍摄浅景深的照片,在最大光圈F5.6可以发现焦外会出现轻微的口径蚀,不过由于虚化的程度较高,所以这个问题并没有影响到整体的成像。
富士 XF 18-135mm F3.5-5.6 在长焦端的虚化测试 F5.6 F8 F11 F16 F22
小编在测试其控制眩光能力时使用了广角端和长焦端在最大(F3.5/F5.6)、最佳(F8.0)、最小光圈(F22)的样张进行对比,从眩光测试结果来看,富士龙XF 18-135mm F3.5-5.6R LM OIS WR抗眩光能力还是可圈可点的。不过有时候拍摄大场景,特别是逆光出来的眩光效果也能够减弱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过还是得眩光好看才行,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还是尽量避免眩光更好。
本文导航 先评后测参数介绍外观介绍技术亮点 性能测试实拍样张分析总结